牙齒矯正的評估,會根據牙齒排列的嚴重程度來決定,對於牙齒排列空間不足,可能考慮把牙弓擴大、將牙齒片切使牙齒變小、拔除一顆或多顆牙齒來實現牙齒大小與齒槽骨的相匹配,最後將牙齒排列整齊。
但不管那一種矯正方式,都會發現矯正結束後,想要達到上下顎牙齒的最大咬合接觸,這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隱形矯正。
Andrews LF在1972年強調了門牙冠的角度和傾斜度在獲得最佳咬合中的重要性。Andrews假設牙冠的角度,特別是上頜前牙,由於它們的梯形形態,決定了它們在牙弓內佔據的近中(tooth mesial)、遠中(tooth distal)的空間,因此具有潛在的牙弓空間含義。他進一步說的說明,牙弓周長也可能受到牙冠傾斜度的影響。從咬合面看,正常對齊的上門牙切緣形成弧形。該弧的半徑決定了牙弓的寬度,進而決定了牙弓的周長。
上頜門牙唇冠扭矩,將上下牙的接觸點進一步定位往唇側以適應更寬的牙弓形狀,從而增加牙齒排列的空間。但也導致二類咬合關係(class II occlusion relationship)的趨勢。相反的,牙冠往舌側傾斜則牙弓變小,大臼齒或是磨牙關係將趨於三類咬合關係(class III occlusion relationship)。這個觀念也解釋了,拔牙矯正的個案,門牙軸角則需要往舌側傾斜才能關掉多餘的空間。
令人沮喪的是,門牙角度與大臼齒關係的影響可能要到矯正治療的後期發現,咬合對不上時才能完全理解。也就是說,上下顎牙齒的咬合對正、咬合對齊,一直是牙齒矯正的臨床治療里,難以克服的障礙。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上文內容所述的牙齒結構學,請再看影片里的圖示解說……
[牙齒結構學 小課堂--上下顎咬合解說]
想解決咬合對不上問題,我們建議,可以使用COMIP系列中的ALIGO來補救,ALIGO的製作方式是將矯正結束後的牙齒模型,經過口掃成為數位化電子檔案,再利用牙科矯正軟件,將上下牙齒移動到最大咬合接觸位置(Maximal Intercuspal Position,MIP),之後再3D列印輸出從而得到一咬合關係的固位器Positioner。亦即,我們通過ALIGO positioner牙齒固位器的結構特性,來調整前牙的軸角且增加咬合接觸,來消除咬合對不上的問題。
ALIGO positioner固位器,無痛且無需手術,也不用長期配戴著醜醜的鋼絲牙套,影響美觀還難以清潔。這種方式是最新趨勢,病患只要每天自行在家里施予多次的咬合訓練,不出幾個月,就可以調整歪斜、不正的牙齒,不但達到個別牙弓重新排列的目標,還能使上下顎咬合對正,讓上下顎牙齒以最佳咬合的位置,來承受巨大的咀嚼、咬合力道。
希望大家都有一口美麗的牙。
關鍵詞:#牙齒矯正、#隱形矯正、#咬合對正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