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針對睡眠呼吸中止症(OSA,Obstructive Sleep Apnea,又稱"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與心血管疾病(CVD)之間關係的研究取得了新進展。科學家們發現,OSA不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還通過一系列複雜的生理機制增加了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
研究指出,OSA患者經歷慢性復發性間歇低氧(IH)和全身炎症,這些過程可導致一系列心血管問題,包括動脈高血壓、心肌梗死和冠狀動脈疾病。此外,OSA與多種增加CVD風險的疾病相關,如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脂血症。隨著OSA疾病嚴重程度的增加,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率也隨之上升。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心血管併發症,如高血壓,與缺氧嚴重程度呈線性相關。
研究表明,OSA不僅是全身性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還與早晨舒張壓升高有關。其背後的機制相當複雜,涉及交感神經啟動增加、血管調節改變、內皮功能障礙、動脈高血壓、氧化應激和慢性全身炎症等多個方面。在動物模型和人類模型中,IH後交感神經啟動增加被認為是導致高血壓的關鍵因素。OSA患者表現出外周血管交感神經流量增加和心臟交感神經動力增強,這進一步導致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通路上調以及一氧化氮合成下調。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通過收集參與者的血液樣本,發現來自夜間血壓升高的受試者的細胞資訊與血壓正常的受試者傳遞的資訊存在差異。這些改變的資訊導致血管細胞功能失調,使得炎症細胞得以進入血管壁,進而引發血管硬化和心血管疾病。
Gozal教授指出,這一發現將有助於臨床醫生對每位確診為OSA的患者進行個性化治療。在OSA中,呼吸暫停/低氧血症發作會觸發炎症過程,導致一系列炎症標誌物(如IL-1、IL-6、TNFα和干擾素γ)的出現。這些炎症標誌物損害血管內皮層,增加血小板聚集,進一步導致氧化應激和血管內皮損害。
OSA患者的這種重複性氧化壓力和血管損傷是CVD和中風的重要原因。此外,交感神經系統的刺激釋放兒茶酚胺,血壓升高導致血小板聚集並進一步損害血管內皮,從而增加CVD和中風的風險。
睡眠障礙還會產生過氧化物,增加炎性蛋白質,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功能不良,進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腦中風、心臟衰竭及冠狀動脈疾病。OSA患者還常常表現出交感神經過度啟動和胰島素抗性增加,這使他們更容易患上代謝綜合征,進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內皮功能障礙在OSA患者中十分常見,通常在CVD臨床表現之前就已出現。IH調節血管活性物質的釋放,一氧化氮這一最有效的血管擴張劑在OSA患者中降低。然而,CPAP治療可以使一氧化氮水準正常化。此外,OSA交感神經活動的增加與纖溶酶原啟動抑制劑-1(PAI-1)的升高和抗纖溶活性有關。
在小鼠模型中,IH誘導的心血管重塑可以通過常氧來逆轉。研究人員還觀察到,IH和高碳酸血症是動脈粥樣硬化進展的原因,這可以通過藥物治療部分逆轉。值得注意的是,獨立於IH的睡眠碎片也會導致內皮功能障礙。
OSA患者普遍存在局部和全身性炎症。由於IH,許多炎症介質(如TNF-α和IL-6)在OSA患者中升高,並在CPAP治療後恢復正常。然而,針對OSA炎症標誌物的不同研究結果存在差異。McNicholas教授回顧了有關OSA患者CRP水準的文獻,發現其水準及其對CPAP治療的反應存在不一致性。更多的研究表明,OSA患者慢性炎症的來源多種多樣。
系統性炎症已被證明有助於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導致CVD。由於絕大多數OSA患者為肥胖人群,過多的中心脂肪組織也會加劇OSA患者的全身性炎症程度。
綜上所述,參與OSA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機制相互交織,瞭解導致IH和OSA併發症的分子機制對於開發有效治療至關重要。儘管在血小板等免疫細胞方面的研究尚有限,但它們被認為是潛在的致病因素之一。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有望為OSA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療方案。
Comments